线切割光洁度(RZ)是由两个因素构成的,一是单次放电蚀除凹坑的大小,它的RZ通常是0.05~1.5um,大到0.1mm以上也有可能,这是构成线切割光洁度的最重要因素。同时它伴随着换向的黑白条纹,给人视觉影响是很强烈的。
单次放电造成凹坑大小的控制是较容易的,只需降低单个脉冲的能量。只是单个脉冲能量小到一定程度造成较厚的工件切不动,甚至是只短路不放电的无火花状态,造成效率极低,排屑能力极差的不稳定加工。
放电凹坑造成的RZ与换向条纹造成的RZ不在同一个量级范围内,所以控制伴随换向条纹的RZ是很重要的。导轮、轴承的精度,上下行时张力的恒定性等原因,造成丝上下行的运动轨迹不一致,这种机械因素是造成换向凹凸的主要原因。
采取如下措施,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光洁度:
① 适当降低脉宽和峰值电流,即减小蚀坑的大小;
② 导轮和轴承保持好的精度和运转的平稳性,减少丝抖、丝跳,使丝运动轨迹保持一线变位量减到最小;
③ 丝维持适当的张力,且调好导轮和进电块,使丝上行下行时,工作区的张力保持不变;
④ 过薄的工件上下两面各添加一块夹板,使换向条纹在夹板范围内被缓冲;
⑤ XY运动稳定、准确、保真性好、无阻滞也极为重要;
⑥ 保持稳定偏松的变频跟踪;
⑦ 适当留量的再次切割或多次切割,在切削量很小的情况下,把切割面扫一遍,对尺寸精度和光洁度都会产生有益的作用,连扫三次,会把换向条纹基本去掉,只要机床重复定位精度高,适当留量的递进多次加工,会使切割面的光洁度提高一到两个量级,效果与慢走丝相似。
较厚的工件可适当使用短丝,一次换向进给量小于半个丝径,也掩盖了换向条纹。